海南师范大学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30秒完成]
搜索
查看: 11569|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统一考试政治理论试题心解(2)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3-2-7 16:11:26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有一项是最符合题意的。每题 1分)。
  1.唯物史观认为,人类的第一个历史活动是
  A.吃喝穿住
  B.物质生活资料的生产
  C.人的自觉意识活动
  D.结成社会关系
  1答案:B
  【思路剖析】马克思、恩格斯指出:“我们首先应当确定一切人类生存的第一个前提,也就是一切历史活动的第一个前提,这个前提是,人们为了能够‘创造历史’,必须能够生活。但是为了生活,首先就需要吃喝穿住以及其他一切东西。因此第一个历史活动就是生产满足这些需要的资料,即生产物质生活本身”。历史是人创造的,但人为了能够创造历史,必须能够生活。任何一个民族,如果停止生产劳动,不用说一年,就是几个星期,也要灭亡。这是一个简单的事实,一个起码的真理。据此分析, B是正确选项。
  【必背考点】物质资料生产实践在人类社会存在中的作用。
  【应试对策】在复习中还要注意,社会物质生活条件包括地理环境、人口因素和生产方式,其中生产方式是人类社会存在与发展的基础。
  2.20世纪50年代,北大荒人烟稀少、一片荒凉。由于人口剧增,生产力水平低下,吃饭问题成为中国面临的首要问题,于是人们不得不靠扩大耕地面积增加粮食产量,经过半个世纪的开垦,北大荒成了全国闻名的“北大仓”。然而由于过度开垦已经造成了许多生态问题。现在,黑龙江垦区全面停止开荒,退耕还“荒”。这说明
  A.人与自然的和谐最终以恢复原始生态为归宿
  B.人们改造自然的一切行为都会遭到“自然界的报复”
  C.人在自然界面前总是处于被支配的地位
  D.人们应合理地调节人与自然之间的物质变换
  2答案:D
  【思路剖析】自然界的物质性及其对人类社会的先在性表明,自然界是人类社会得以产生的物质前提,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永恒基础,是对人类社会物质性的始源证明。人类社会是由自然而来又对自然进行着能动改造的物质存在形式,如何处理好人类社会和自然界的关系始终是人类所面临的永恒主题。本题通过北大荒由 20世纪50年代“开荒种粮”向现在“退耕还荒”的转变,揭示了我们应遵循自然规律,处理好人与自然的关系,以实现人类社会与自然界的协调发展。由此可见,D是正确选项。
  【必背考点】努力实现人类社会与自然界的协调发展。
  【应试对策】( 1)本题涉及的知识点是2004年考试大纲新增加的。
  ( 2)本题还可就“人与自然关系上的错误观点”变换成不定项选择题考查。
  ( 3)面对当代严重的环境问题,盲目乐观和消极悲观的态度都不可取。前者违反自然规律,一味追求眼前的物质利益,一方面贪婪地向大自然索取资源,另一方面又肆无忌惮地向大自然抛洒废物,导致本已严重的生态问题更加恶化;后者认为要保持生态平衡,就必须扼杀科技进步,停止发展生产,这是一种“安贫乐道”的消极主张。面对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矛盾,我们既不可牺牲环境来换取发展,也不可牺牲发展来换取环境,而只能把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有机结合,把人类生活需要的内在尺度与生态环境规律的外在尺度有机结合,提高人类利用自然的科学性与道德性,调整好人类改造自然的行动,既不可像古人那样做自然界的奴仆,也不要像工业革命以来那样做自然界的敌人,而应该做自然界的朋友,建立起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推动人类与自然界的协调发展。
  3.在抗击“非典”的斗争中,许多患者被治愈后又捐出自己的血清,用于治疗其他患者,这说明
  A.人的价值只体现在特定的场合和行为中
  B.人的价值必须以满足个人需要为前提
  C.人的价值是在满足自身和他人的需要中实现的
  D.人的价值表现了人的能力的大小
  3答案:C
  【思路剖析】人的价值问题实质上是人与社会的关系问题,包括个人价值和社会价值两个方面,前者是社会对个人的满足和尊重,后者是个人对社会的责任和贡献。题干中的“许多患者被治愈”,体现了社会对个人的满足和尊重,是人的个人价值;“又捐出自己的血清,用于治疗其他患者”,体现了个人对社会的责任和贡献,是人的社会价值。可见,人的价值是在创造性的实践中、在满足自身和社会的需要中实现的。因此, C是正确选项。
  【必背考点】人的价值及其实现。
  【应试对策】人的价值的理论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重要内容,人们在实际生活中也经常提到。在复习中要注意人的价值的特点。第一,创造性,人的价值是一种创造价值的价值。第二,自主性,人总是按照自身的需要,去创造和占有价值。第三,主体性和工具性的辩证统一,作为价值主体,人是价值的享用者和占有者;作为价值客体,人是价值的创造者。
  4.社会总资本扩大再生产的前提条件是
  A.Ⅰ(v+m)=Ⅱc
  B.Ⅱ(v+m)=Ⅰc
  C.Ⅰ(v+m)>Ⅱc
  D.Ⅱ(v+m)>Ⅰc
  4答案:C
  【思路剖析】社会资本扩大再生产的前提条件有两个:其一,第一部类生产的生产资料除维持两大部类简单再生产的需要外,还必须有多余的生产资料,用来满足两大部类扩大再生产对追加生产资料的需要,用公式表示就是:Ⅰ( C+V+M)>ⅠC+ⅡC或Ⅰ(V+M)>ⅡC。其二,第二部类生产的消费资料除满足两大部类原有资本家和工人的需要外,还能满足两大部类扩大再生产对新增工人追加消费资料的需要。用公式表示就是:Ⅱ(C+V+M)>Ⅰ(V+M/X)+Ⅱ(V+M/X)或Ⅱ(C+M-M/X)>Ⅰ(V+M/X)。即由此可见,C项是正确答案。
  【必背考点】社会资本扩大再生产的前提条件。
  【应试对策】Ⅰ( V+M)=ⅡC(A项),是社会资本简单再生产的基本实现条件。社会资本简单再生产的实现条件和社会资本扩大再生产的前提条件、实现条件,是政治经济学的常考点。
  5.把公司全部资本分为等额股份,股东以其出资额为限对公司承担责任,公司以其全部资产对公司的债务承担责任,这是
  A.无限责任公司
  B.股份有限公司
  C.有限责任公司
  D.合伙制企业
  5答案:B
  【思路剖析】题干与选项都涉及“公司”,公司是以法人制度为核心的现代企业。市场经济在数百年的孕育和发展过程中,逐步形成了公司这种现代企业制度的典型形式。按照我国的有关法律规定,我国法定的公司形式有股份有限公司和有限责任公司。前者通过发行股票筹集资本,把全部资本分为等额股份,股东以自己所持股份的数额,对公司承担有限责任,公司以其全部资产对公司的债务承担责任;后者由两个以上股东共同出资组成,股东以其出资额为限对公司承担责任,公司以其全部资产对公司的债务承担责任。可见, B是正确选项。
  【必背考点】股份有限公司是现代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的典型组织形式。
  【应试对策】搞清楚“有限责任公司”与“股份有限公司”的区别。股份有限公司与有限责任公司,两者的最大区别是能否向社会发行股票募股集资。
  6.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中心内容是
  A.没收封建地主阶级的土地归新民主主义国家所有
  B.没收官僚垄断资本归新民主主义国家所有
  C.没收封建地主阶级的土地归农民所有
  D.保护民族工商业
  6答案:C
  【思路剖析】没收封建地主阶级的土地归农民所有,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中心内容,也是新民主主义的基本纲领之一。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封建的土地所有制和剥削关系,严重地阻碍了中国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是中国长期贫穷落后的根源。因此,消灭封建地主阶级、实现土地制度的根本变革,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一项基本任务。
  【必背考点】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中心内容(解决农民土地问题在中国民主革命中的地位)。
  【应试对策】在《新民主主义论》中,毛泽东明确提出了新民主主义的经济纲领。在 1948年12月《目前形势和我们的任务》中,毛泽东把新民主主义社会所要实行的经济纲领概括为:没收封建地主阶级的土地归农民所有,没收官僚垄断资本归新民主主义国家所有,保护民族工商业。
  7.毛泽东首次明确提出“新民主主义革命”这一科学概念的著作是
  A.《<共产党人>发刊词》
  B.《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
  C.《新民主主义论》
  D.《论联合政府》
  7答案:B
  【思路剖析】毛泽东在《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一文中,首次明确提出了“新民主主义革命”这个概念,并从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上对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对象、任务、动力、性质和前途等问题作了全面深刻的论述。因此选项 B正确。
  【必背考点】毛泽东思想形成与发展过程中提出的有关重要概念。
  【应试对策】学习《毛泽东思想概论》,要结合毛泽东思想形成、发展的历程中的重要论著及其主要观点。本题涉及的这几篇重要著作,《<共产党人>发刊词》提出了党的建设是一项伟大工程以及党的建设的目标;《新民主主义论》第一次系统论述了新民主主义的政治纲领、经济纲领和文化纲领,论述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性质以及所从属的世界革命的范畴;《论联合政府》主要论述了党的最低纲领和最高纲领及其相互关系,论述了中国共产党的三大工作作风。
  8.中国共产党七届二中全会上,毛泽东告诫全党:“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其原因主要是
  A.中国共产党即将成为执政党
  B.党的工作方式发生了变化
  C.全国大陆即将解放
  D.中国将由新民主主义社会转变为社会主义社会
  8答案:A
  【思路剖析】在新中国成立前夕的七届二中全会上,毛泽东指出:在即将进入繁华城市、执掌全国政权、从事和平建设的新的历史条件下,党面临着新考验。资产阶级的捧场可能征服我们队伍中的意志薄弱者,要警惕在资产阶级“糖衣炮弹”面前打败仗的危险。为此,毛泽东特别强调两个“务必”,即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由此可见, A是最符合题意的正确选项。
  【必背考点】毛泽东提出“两个务必”思想的历史背景。
  【应试对策】毛泽东在党的七届二中全会上提出的“两个务必”; 2002年胡锦涛提出要重温“两个务必”。可见,“两个务必”对于新世纪新阶段反腐倡廉、加强党的作风建设,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仍有现实指导意义。这是重要知识点,要结合党的建设一起学习。
  9.农业社会主义改造中建立的初级农业生产合作社属于
  A.新民主主义性质
  B.社会主义萌芽性质
  C.半社会主义性质
  D.社会主义性质
  9答案:C
  【思路剖析】在农业社会主义改造的过程中,从中国的具体国情出发,创造了经过社会主义萌芽性质的互助组,到半社会主义性质的初级农业生产合作社,再到社会主义性质的高级农业生产合作社的过渡形式。高级社实行土地及生产资料归集体所有,实行按劳分配的原则,这样就实现了由低级形式到高级形式的逐步过渡。在合作化的工作中,必须坚持积极领导、稳步前进的方针,遵循自愿互利、典型示范、国家帮助的原则。对小农经济进行社会主义改造时,不能用简单号召的办法,更不能用强迫命令的手段,必须采用说服、示范和国家帮助的办法使农民自愿联合起来,走上合作化道路。可见, C是唯一正确选项。具有新民主主义性质的(A项),是没收封建地主阶级的土地归农民所有(这也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中心内容)。
  【必背考点】过渡时期,对个体农业社会主义改造采取的基本形式及其性质。
  【应试对策】在复习中要把我国对个体农业社会主义改造的主要经验、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社会主义改造的基本经验、对个体手工业社会主义改造的主要经验综合起来,进行对比,以增强记忆。对《毛泽东思想概论》这门课程的复习,有必要了解和联系中国革命史,以深化对某些重要理论观点的理解。
  10.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关键在
  A.坚持党的先进性
  B.坚持执政为民
  C.坚持党的阶级性
  D.坚持与时俱进
  10答案:D
  【思路剖析】江泽民同志在党的十六大报告中指出: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关键在坚持与时俱进,核心在坚持党的先进性,本质在坚持执政为民。只要熟悉大纲,立刻就能看出 D是符合题意的正确选项。
  【必背考点】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关键在坚持与时俱进,核心在坚持党的先进性,本质在坚持执政为民。
  【应试对策】党的全国代表大会每五年召开一次,它对于五年的发展具有重大的指导意义,也是政治课考试的重点。党的十六大对于当前具有重大意义,考生应当重点把握。
  11.“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我们党的立党之本、执政之基、力量之源。这里的“本”、“基”、“源”,说到底就是
  A.发展先进生产力
  B.发展先进文化
  C.人民群众的支持和拥护
  D.人民群众生活水平的提高
  11答案:C
  【思路剖析】 2003年7月1日胡锦涛在“三个代表”研讨会上的重要讲话指出:“我们说,始终做到‘三个代表’,是我们党的立党之本、执政之基、力量之源。这里的‘本’、‘基’、‘源’,说到底就是人民群众的支持和拥护。”由此可见,C是正确选项。而发展先进生产力和发展先进文化是“三个代表”的组成部分,不是目的。
  【必背考点】始终做到“三个代表”的重要性。
  【应试对策】“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一起构成党的指导思想,是新时期的马克思主义。对于“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理解和深化也是最近几年理论中的重要任务。在复习中,考生不仅要掌握“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深刻内涵、相互关系,还要把握其发展动态,如 2003年7月1日胡锦涛在“三个代表”研讨会上的重要讲话就是对“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发展,要认真把握。
  12.某员工在外资企业工作,年薪5万元;利用业余时间在民营企业兼职,年薪2万元;购买股票分得的红利2万元;出租住房收入2万元;转让一项技术收入1万元。该员工一年的劳动收入为
  A.12万元B.9万元
  C.8万元D.7万元
  12答案:C
  【思路剖析】党的十六大报告提出了“确立劳动、资本、技术等生产要素参与分配的原则”。劳动、资本、技术和管理等生产要素包括劳动要素和非劳动要素,劳动包括一般工人的劳动,又包括科技劳动和管理劳动,非劳动要素包括资本(货币资本或生产资本)、技术和知识本身。股票收入、出租住房收入属于非劳动收入。技术作为经验和知识不是劳动因素。但人们从事技术工作与技术创造、发明同时则属于劳动而且是复杂劳动,其收入则是劳动收入,转让技术的收入也属于劳动收入。由此可见, C是正确选项。购买股票分得的红利,是按资本取得的收入;出租住房得到的收入,是资产收益。两者属于非劳动收入。
  【必背考点】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个人收入分配方式。
  【应试对策】《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原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个人收入分配方式有:第一,按劳分配的收入(主体);第二,个体劳动者和农村专业户的个人收入;第三,按劳动力价值分配的收入;第四,经营风险收入;第五,资产收益;第六,按资本分配取得的收入(债息、股息和利息)等。在外资企业工作和在民营企业兼职得到的年薪,都是按劳动力价值分配得到的收入,属于劳动收入。
  在马克思那里,劳动有三种存在形态:潜在劳动即劳动力或劳动能力、活劳动即劳动、劳动成果即物化劳动。资本主义的分配方式是按照劳动力即潜在劳动的价值进行分配;社会主义的分配原则是按劳分配即按照活劳动进行分配;所谓技术,是劳动的成果即物化劳动。到底按照劳动的那种形态进行分配,存在质的差异,反映了不同的社会生产关系,必须加以区分清楚。在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里,只有按劳分配即按照活劳动进行分配所获得的收入,才能称为“劳动收入”。所以,这个题目的命制是错误的。
  13.2003年9月通过全民公决否决了加入欧元区议案的欧盟国家是
  A.瑞典B.丹麦
  C.英国D.希腊
  13答案:A
  【思路剖析】 2003年9月14日,瑞典就是否加入欧元区举行全民公决,最终否决了加入欧元区计划。这一事件,是该年度重大国际新闻。可见,A是符合题意的选项。至于C项,指的是欧元启动。1998年5月,欧盟特别首脑会议确定欧洲11国为欧元创始国,但英国不在其列。
  【必背考点】 2003-2004年度国际重大时事。
  【应试对策】欧盟以及欧元问题,对于国际政治和经济格局影响深远,是年度重大时事。属于每年时事政治的重点,要引起注意。
  14.2003年6月22日至27日,印度总理瓦杰帕伊对我国进行正式访问,这是印度总理10年来首次访华,访问取得了成功,两国签署了
  A.《中印关系原则和全面合作宣言》
  B.《中印联合新闻公报》
  C.《中印联合声明》
  D.《关于中国西藏地方和印度之间的通商和交通协定》
  14答案:A
  【思路剖析】 2003年6月22~27日,印度总理瓦杰帕伊应邀访问中国,这是印度总理10年来首次访华。访问期间,双方签署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和印度共和国关系原则和全面合作的宣言》,以进一步推动长期建设性合作伙伴关系的发展,在此基础上建立新型关系。据此分析,A项符合题干要求。
  【必背考点】 2003-2004年度国际重大时事。
  【应试对策】印度总理瓦杰帕伊访问中国,是国际重大时事,属于考查记忆能力的题型。
  15.2003年中国与欧盟关系有了进一步发展,其突出表现是
  A.中国与欧盟领导人年度会晤机制起步
  B.中国与欧盟建立全面伙伴关系
  C.中国首次制订和发表《中国对欧盟政策文件》
  D.欧盟首次制订和发表《中国欧盟关系长期政策》
  15答案:C
  【思路剖析】从 1995年的“长期合作关系”到1998年的“全面伙伴关系”,中国和欧盟在许多领域开展了广泛的交流与合作。2003年欧盟发表的对华政策文件中再次将中欧提升为“战略伙伴关系”。2003-2004年度中欧领导人会晤之前,欧盟公布了新的对华关系战略文件,承认欧中关系是成熟的伙伴关系;而中国则发表了有史以来第一份《中国对欧盟政策文件》,首次系统地公开阐明了中国对欧盟关系中的利益与目标。据此分析,C是正确选项。
  【必背考点】 2003-2004年度国际重大时事。
  【应试对策】积极发展大国关系,是中国外交政策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中国和欧盟关系的逐步改善,是具有划时代意义的进步事件,这也成为时事政治中的重要命题依据,考生要留意这方面的问题。
  二、不定项选择题(每题至少有一项是符合题意的,少选、多选、错选均不得分。每题 2分)
  16. 2003年6月23日,《城市生活无着的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管理办法》正式发布,并于8月1日正式实施。1982年发布的《城市流浪乞讨人员收容遣送办法》同时被废止。这一变化体现了
  A.政治文明的进步
  B.对人民群众根本利益的维护
  C.对人权的尊重和保护
  D.上层建筑不断变革完善的要求
  E.生产关系的根本变革
  16答案:ABCD
  【思路剖析】回答本题,首先,要对马克思主义哲学关于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关系原理有清楚的认识。在两者的关系中,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具有反作用;其次,要对题干中所给出的现象和事例属于社会生活中的什么范畴有一个清楚的了解,法律属于社会的上层建筑;再次,要对中国社会主义社会中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之间关系的性质有确定的认识,社会主义的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之间基本上是相适应的,也存在不适应的方面,但其矛盾的性质是非对抗性的,可以通过社会主义制度自身的调整和改革加以解决。
  由 2003年3月发生的“孙志刚事件”而导致的我国废止1982年发布的《城市流浪乞讨人员收容遣送办法》,并于2003年8月正式实施《城市生活无着的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管理办法》,反映了我国上层建筑的某些变化。从新《办法》的内容上看,它无疑与“人权”、“人民群众的利益”有关,与旧《办法》相比,更尊重人的权利,更符合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因此,A、B、C、D是正确选项。两个《办法》都不属于生产关系的范畴,E不符合题意。
  【必背考点】社会主义与上层建筑的关系。
  【应试对策】本题取材于现实生活中有关政策的变革和完善,要求考生分析其中蕴含的哲理。贴近现实、关注社会生活,是近年来政治理论考试命题“理论联系实际”的一个重要表现。
  17.有一幅广告幽默画,画的是几个行人在看一家饭店外贴的告示,上写:“快进来吃饭吧,否则你我都得挨饿。”这幅广告画的寓意有
  A.生产者和消费者是相互依存的
  B.生产和消费具有直接的同一性
  C.利己是人的一切活动的出发点
  D.商品交换活动背后隐藏着人与人的关系
  E.生产关系本质上是人与人之间的物质利益关系
  17答案:ABDE
  【思路剖析】生产关系是生产过程中形成的人与人之间的物质利益关系,生产和消费就是这样的关系。广告画中看告示的几个行人,是潜在的消费者,而张贴告示的饭店则是生产者。行人进饭店进餐,饭店就有生意可做,即有生产,进餐即消费,在此表明生产者和消费者是相互依存的。题干“快进来吃饭,否则你我都得挨饿”,表面上看,是商家开展促销的一种“利己”活动,但这种“利己”只有在“利他”(满足他人和社会的需要)中才能实现出来。可见,商品交换形式上是商品的供给与需求的关系,实质上其背后隐藏的是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即生产者的生产与消费者的消费之间的相互依存关系。据此分析, A、B、D、E是正确选项。
  【必背考点】矛盾的同一性、生产关系的本质及其内在关系;商品交换的本质。
  【应试对策】就内容而言,生产关系是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概念,也是政治经济学的基础概念,即生产关系是人们在生产、分配、交换、消费过程中结成的社会经济关系,包含三个方面:第一,生产资料的所有制关系;第二,人们在生产中的地位和相互关系;第三,产品的分配关系。其中,生产资料所有制关系是全部生产关系的基础,决定着人们在直接生产中的关系、交换关系、分配关系和消费关系。从考核形式上看,巧妙地用广告的形式描述了生产关系中生产和消费的相互关系,这就要求考生能够立即联系到基本原理,并进行认真的分析。
  18.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按劳分配的“劳”是指
  A.不同形式的具体劳动
  B.通过价值形式来实现的劳动
  C.直接的社会劳动
  D.公有制企业的局部劳动
  E.劳动者实际支出的劳动
  18答案:BD
  【思路剖析】劳动有三种形态:潜在劳动即劳动力;活劳动即劳动过程;物化劳动即劳动成果。按劳分配中的“劳”是指活劳动,是劳动者向社会所提供的劳动的数量和质量。与传统的计划经济条件下的按劳分配相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按劳分配的最大特点在于,它引入了竞争机制,受到市场机制的制约。具体而言,主要有以下特征:其一,劳动者提供的“劳动”,不是直接的社会劳动,而只是个别劳动,即以企业为单位的局部劳动。其二,要借助货币形式来实现。其三,按劳分配不是在全社会范围内按统一标准来实现,而通常是以企业为主体进行的。其四,按劳分配是社会主义分配方式的主体。据此分析, B、D是正确选项。创造价值的劳动是抽象劳动,所以A不对;C、E与其一的内容冲突,也不能选。
  【必背考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按劳分配的特点。
  【应试对策】本题是对大纲知识点的直接考查,可见,在复习中要认真把握基本知识点。就本题而言,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按劳分配的理解和把握,还要与马克思设想的按劳分配进行对比,找到其差异之处:第一,按劳分配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分配方式的主体,而不是社会唯一的分配方式;第二,按劳分配中劳动者提供的劳动,还不是直接的社会劳动,而是以企业为单位的局部劳动;第三,按劳分配还不能在全社会范围内按统一标准实行,而只能在企业范围内按统一标准实行;第四,按劳分配中的劳动量是以商品交换实现的价值量来计量的,而不是按劳动者实际付出的劳动量来计量的;第五,按劳分配还必须通过商品货币形式来实现,因而要受到商品价格因素的影响。
  19.利润转化为平均利润的过程,同时也是
  A.资本有机构成提高的过程
  B.价值转化为生产价格的过程
  C.资本在不同部门之间发生转移的过程
  D.资本家集团重新瓜分剩余价值的过程
  E.超额利润消失的过程
  19答案:BCD
  【思路剖析】《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原理》认为,平均利润率是部门之间竞争的结果,资本追逐利润的本性,决定了部门之间存在着追求更高生产率的竞争。竞争的方式是资本的转移。部门之间这种竞争,使资本与生产要素在部门之间转移流动,导致价格与价值的偏离,使各部门的利润率趋向于平均化。平均利润的形成过程实际上是全社会的剩余价值在资本家之间的重新分配,其结果表现为等量资本获得等量利润。随着利润率转为平均利润率,商品的价值转化为生产价格即生产成本加上平均利润。由此可见, B、C、D是正确选项。
  资本有机构成提高( A项),以个别资本的增大为前提,它与平均利润率的形成没有直接的关联,而是导致平均利润率下降的因素。
  【必背考点】利润向平均利润转化的结果。
  【应试对策】很多考生在 E项面前犹豫不决,主要是知识点把握不准。其实,平均利润的形成,并不排斥超额利润的存在。事实上,平均利润形成后,各部门内少数企业率先运用先进技术、提高劳动生产率,使商品的个别生产价格低于社会生产价格,仍能获得超额利润。在复习中注意这几个问题:(1)价值与生产价格的关系;(2)平均利润率与平均利润;(3)平均利润形成的前提条件。
  20.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的关系是
  A.新民主主义革命与社会主义革命可以“毕其功于一役”
  B.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的任务相同
  C.两个革命之间需要有一个资本主义的过渡阶段
  D.新民主主义革命是社会主义革命的必要准备
  E.社会主义革命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必然趋势
  20答案:DE
  【思路剖析】毛泽东在《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中明确指出,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是两个性质不同的革命工程,只有完成了前一个革命才有可能去完成后一个革命,民主主义革命是社会主义革命的必要准备,社会主义革命是民主主义革命的必然趋势。由此可见, D、E是正确选项。
  【必背考点】新民主主义革命与社会主义革命的内在联系。
  【应试对策】就本题而言,新民主主义革命与社会主义革命的关系问题,实质上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前途问题。在复习中对于新民主主义革命总路线的有关内容,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目的、社会主义改造的目的、社会主义改革的目的,要系统把握。

由 www.100xuexi.com为您发布免费信息,还有更多相关资料,敬请关注!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30秒完成]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访问本页请
扫描左边二维码
         本网站声明
本网站所有内容为网友上传,若存在版权问题或是相关责任请联系站长!
站长联系QQ:7123767   myubbs.com
         站长微信:7123767
请扫描右边二维码
www.myubbs.com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老榕树论坛 ( 琼ICP备10001196号-2 )

GMT+8, 2024-5-17 05:19 , Processed in 0.056882 second(s), 15 queries .

Powered by 高考信息网 X3.3

© 2001-2013 大学排名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